超差校準:這意味著什么以及下一步該怎么做?-第1部分,共2部分
作者:Heikki Laurila 發布時間:2016年12月16號?下午2:19:13
超差校準-準備好按緊急按鈕了嗎?
在本文中,我們討論的是校準“超出公差范圍”(OoT)。
當你校準某個東西,得到一個“失敗”的結果,這種情況就是超差校準。
但并不只是這么簡單——還有更多的事情要考慮。
“超差校準”是什么意思?
讓我們先討論一下“超差校準”的真正含義??偟膩碚f,這意味著在校準過程中,某些校準點未能達到要求的公差等級。這會導致校準結果超出公差范圍,或如通常所說,校準失敗。這一定義聽起來很簡單,但當我們開始深入研究時,結果卻變得更加復雜。讓我們繼續……
使用的公差等級是多少?
對于校準,我們通常指定一個公差等級(最大允許誤差),與給定的測試結果進行比較。如果我們說儀器不能達到要求的公差等級,它就變成了超公差情況,可以啟動具體的后續程序。
當不滿足公差限制時,接下來應該考慮的問題應該是:之前使用的公差等級是怎樣的?或者這么問,應該使用什么樣的公差等級?
對于過程儀表,使用的公差等級自然是制造商安裝過程儀表的精度規范(由制造商規定)。這意味著,如果你購買100個類似的發射器,并將它們安裝到你工廠的100個不同位置,所有這些位置都將具有相同的公差等級。然而,在大多數情況下,這些安裝位置大多具有不同的臨界性,因此它們也應具有不同的公差等級。一個關鍵的過程位置需要使用更小的公差等級,在很多時候關鍵位置會被更頻繁地校準。同理,在非關鍵位置使用相同的公差等級并經常校準不僅浪費資源、時間又浪費金錢。因此,在確定給定位置的公差等級時,應讓最了解相關過程實際要求的人員參與。
如果校驗儀或參考標準有問題,則通常使用制造商的規范作為公差等級(至少從開始)。在重新校準或認證期間,與制造商的規范進行比較,將表明設備在進行現場校準時的可靠性。校驗儀公差也應考慮當地的需要,并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相應的調整。
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于校準間隔的信息,請查看我們之前的博客文章和儀器校準頻率(英文版)有關的文章。
怎么發現它超出了公差范圍?
假設公差等級設置正確,當有人說在校準過程中儀器不能達到其公差等級時,下一個邏輯問題是:你確定嗎?或者說,你有多確定?
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:用哪個校驗儀進行校準,該校準的總不確定度是多少?如果校準工作外包給外部校準實驗室,那么該實驗室的校準不確定度是多少?
如果你讀過我之前寫的關于“校準不確定度”的博客文章或白皮書,我想你已經知道我將如何處理這個問題。對于每次測量和校準,校準的總不確定度是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。
每當您做出符合性聲明,說明某件東西通過或未通過校準,或它在公差內或公差外時,您必須考慮校準的不確定度,以便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。
在本文中,我將不再深入討論校準不確定度。有關更多信息,請看前面關于這個主題的帖子:“校準不確定度-給數學家以外的人的指南”。
它有多重要?
當我們發現一個儀器超出公差范圍,并且我們的公差等級是有效的,并且校準是在適當的不確定度下完成時,下一步是什么?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承認,這確實是一個超出公差范圍的情況,需要采取行動。在按下“緊急”按鈕之前,重要的是要看看情況有多嚴重。
對于過程儀表來說,讓校準公差比實際過程要求稍微嚴格一點是個不錯的做法。通過這樣做,即使儀器在校準過程中稍微超出公差,也不會對實際過程產生顯著影響。一般來說,如果結果稍微超出公差,這可能對已經進行的測量不重要。需要進行分析,以確定故障是否嚴重。
在關鍵性分析過程中,您應該分析超出公差范圍會帶來的影響。如果是過程儀表,那么過程測量中的誤差對實際過程和過程控制有什么影響?此外,這對實際生產的最終產品有什么影響?
在校準標準的情況下,標準中的誤差對使用該標準進行的所有測量和校準有什么影響?
對于非常關鍵的過程或安全測量,可安裝兩個或多個同時測量的儀器以確保測量正確運行。在這種情況下,一臺可以正確測量的儀器的故障不會導致嚴重誤差。
對于某些測量,可以在每次測量前檢查過程儀表。例如,在進行測量之前,可以使用參考重量檢查稱重秤,或者每天定期檢查。校驗儀也可以定期(在定期重新校準之間)與另一個類似的水平參考儀器進行交叉檢查。校準間隔也可以根據給定儀器測量的臨界值進行調整。根據應用情況,如果超差校準的成本很高,校準間隔和方式也會受到影響。
其他主題
在下一篇文章中,我將介紹白皮書中討論的其他主題:
- OoT在溯源鏈中的哪一環節發生?
- 什么時候發生的?
- 影響分析-后果是什么?
- 質量保證注意事項
另外,請訪問我們的網站查看文章“什么是校準”(英文版)。